广告

广告位

电力设备及工控行业113页深度研究及2022年度策略

   日期:2022-02-18     来源:     作者:    
导读:

 高比例新能源接入+高电气化率为达成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

 

 

供给侧可再生能源占比提升、需求侧电气化加速是双碳目标实现的最主要途径。能源消费侧占二氧化碳排放比例超90%,为 碳减排最主要的构成部分,加快推进能源供给侧低碳化、加大清洁能源接入可有效减少碳排放;同时,能够替代含碳能源的 非碳能源绝大部分不能直接供工业、建筑等产业使用,需要通过电力形式间接提供,能源需求侧的电气化程度也亟需提升。新型电力系统改造本质是双碳下加快对高比例可再生能源、高比例电力电子设备接入的适应,同时需要加大数字化、智能化 投入,以提高电网运行效率。

 

 

高比例新能源接入:风电、光伏将取代煤炭,在能源供应中占据绝对主导地位

 

 

2025年,我国电源总装机达到29.5亿千瓦,其中,清洁能源装机17亿千瓦、占比57.5%;清洁能源发电量3.9万亿千瓦时、 占比41.9%;煤电达到峰值11亿千瓦;风、光装机分别达到5.4亿、5.6亿千瓦。 2025-2030年新增电力需求全部由清洁能源满足。2030年,我国电源总装机38亿千瓦,其中:清洁能源装机25.7亿千瓦、 占比67.5%;清洁能源发电量5.8万亿千瓦时、占比52.5%;煤电装机10.5亿千瓦;风、光装机分别为8亿、10.25亿千瓦。

 

 

02. 新型电力系统主要挑战

 

 

挑战一:清洁能源与负荷中心呈逆向分布

 

 

我国用电大省集中在华北、华东、华中等地区,而风、光等新能源分布远离负荷中心,清洁能源和负荷中心呈现逆向分布的 特点,此前部分项目曾由于输出通道配套滞后,就地消纳能力有限而造成弃电。

 

 

挑战二:风光等新能源的发电波动性大幅提升

 

 

风、光等新能源的发电模式高度依赖于发电环境,不同时间尺度下的新能源出力具备不稳定性,能量利用效率低,且易对电 网稳定性造成冲击。此外,充电桩等多种可调节负荷大量接入也将提升电网波动性。 风、光具有“极热无风”、“晚峰无光”的反调峰特性,将给电网带来15%-30%的反调峰压力。在极热极寒无风、连续阴 雨等特殊天气下,“鸭子曲线”表明,为维持电力系统稳定、保障电能供应质量,新能源并网规模扩大对常规能源迅速进行 调峰、调频的要求更高。

 

 

挑战三:电力电子器件大规模使用

 

 

新型电力系统中,可再生能源并网发电、交流-直流电网的功率传输与柔性互联、配用电侧交直流变换及功率双向流动、以 及电网稳定性所需的储能、谐波去化、无功补偿等装置都要借助电力电子装置来实现。 电力电子设备大量接入将大幅改变电力系统内部电气特征,电力电子装置运行过程中产生的谐波、无功功率等对电能质量、 功率因数、电网稳定性造成不利影响。(报告来源:未来智库)

 

 

挑战四:多要素协同互动,现有调度系统难以满足需求

 

 

大规模分布式电源及充电桩等多样性负荷接入,电网的源/荷侧界限模糊,将极大提升配电网系统复杂程度,传统配电网面 临着发电侧和用电侧预测难度加大、短路电流增大、能效水平降低、潮流控制和电能质量控制难度增加等诸多挑战。

 

 

现有调度系统相较于新型电力系统而言,机制较为僵化。新型电力系统下,要求配电网逐步向供需互动 (分布式电源高度渗 透、功率双向流动的配电网络)的有源网络、供需互动的主动配电网升级,配电网需通过对各环节信息流的采集、传输,合 理、灵活地发挥调节能力,基于通信网络、馈线终端单元和后台计算机网络等对电能进行高效分配。

 

 

03. 新型电力系统投资主线

 

 

主线一:资源禀赋约束下,特高压是最优解

 

 

我国能源资源禀赋与负荷中心呈现典型 的逆向分布特征、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对 电网结构和调节能力的需求,客观上对 特高压建设提出了要求。完善特高压建 设能够: 加大跨区输送清洁能源力度,保障清洁 能源及时同步并网; 实现多能互补,提高能源可靠性水平; 支持分布式电源和微电网发展,加快电 网向能源互联网升级; 增加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,对产业链带 动力极强。

 

 

“十四五”国网特高压投资超预期。“十三五” 期间国网特高压投资约2700亿元,“十四五”期 间国网规划建设特高压工程“24交14直”,总投 资3800亿元,较“十三五”期间大幅增长。2022 年,国网计划开工“10交3直”,规划翻番,交直 流特高压建设规模均超市场预期。

 

 

特高压产业链上下游有望高度受益。特高压作为 电网新基建重点环节,建设投资规模庞大,逆周 期拉动投资的效果明显,其涉及的产业链环节众 多,除高压电气开关设备、换流阀、线缆、变压 设备等硬件需求将显著扩容外,依托物联网技术 高速发展的智能化终端、智能芯片等需求也有望 显著提升。

 

 

特高压交流

 

 

特高压交流的关键设备是变压器、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电器(GIS)。特高压交流输电涉及到的关键设备有交流变压器、 GIS、电抗器、继电保护装置等。从特高压交流工程历年招标的情况来看,交流变压器投资金额约占比12%、GIS(气体绝缘 金属封闭开关设备)约占比15%。

 

 

特高压直流

 

 

特高压直流的关键设备为换流变、换流阀及其控保系统。特高压直流输电涉及的电气装备有换流变压器、换流阀及其控制保 护系统、平波电抗器、直流滤波器、直流场开关设备、直流测量设备、直流避雷器、直流穿墙套

 

 

主线二:高电气化率约束,配电网优化可解决用能复杂性

 

 

我国配电网目前较为薄弱,”十四五”规划投资将向配网侧倾斜。传统 电源(火电、水电)等作为主要能源 时,电网投资多集中于坚强主网建 设,电网规模持续扩张、电气化率大 幅提升等对电网的响应处理能力提出 更高的要求,能源电力配置方式将由 “部分感知、单向控制、计划为 主”,转变为“高度感知、双向互 动、智能高效”,但我国配电网目前 在供电能力、电网结构、自动化智能 化水平等方面仍存在较大提升空 间。”十四五”投资规划中配网侧投 资占比明显提升,配网侧投资占比有 望上升至约60%。

 

 

一次设备

 

 

配电网的主要作用为分配电能,一次设备直接参与配网的电能分配功能。配电网是指从输电网或地区发电厂接受电能,通过 配电设施就地分配或按电压逐级分配给各类用户的电力网,由架空线路、电缆、杆塔、配电变压器、隔离开关、开关柜、环 网柜、故障指示无功补偿器及一些附属设施等组成,一次设备可直接参与电能分配,是配网侧存量中占比最大的部分。

 

 

二次设备

 

 

电力二次设备是指对一次设备进行保护、监视、测量、操作控制的辅助设备。配电网中的二次设备主要包含主/子站系统、 通信终端、继电保护、自动化控制装置以及各类检测、检测类设备等,可帮助一次设备实现数据获取、远程运维及控制。配 网智能化需求下,电力二次设备作为核心环节,有望获得更快增长。

 

 

主线三:终端设备智能化潜力巨大

 

 

智能电表

 

 

新一轮换表周期来临,电表芯片行业空间广阔。智能电表属于强制检定类计量器具,检定周期不超过8年,一般换表周期为 7-8年,根据国网的历史招标数据,预计国内2022年将迎来换表高峰,进入智能电表新一轮换表周期。根据产业信息网数 据,目前国网系统接入的终端设备超 5 亿只,产业信息网预计到 2025 年、2030年接入终端设备将分别达10 亿只、20 亿 只,根据单表价值量60元/只测算,仅国家电网智能电表的存量改造+增量需求带动的市场空间超300亿元。

 

 

智能在线监测

 

 

电力智能监测需求市场空间巨大。智能监测设备在电力行业的应用场景包括变电站、换流站、配电站、发电厂变电场所 等,有助于提升电网运行的可靠性并对出现的问题及时做出响应,为电网智能化改造的重要实现手段。从市场规模来看, 仅在变电站单一使用场景下,2020-2025 年中国智能变电站在线监测系统的市场需求量有望达544.44亿元,市场空间巨 大,受新型电力系统需求驱动,行业有望迎来快速增长,龙头企业有望显著受益。

 

 

主线四:低压电器需求有望增长

 

 

发电侧

 

 

光伏、风电占比提升,驱动低压电器需求提升。光伏:低压电器主要用于逆变器、汇流器以及并网前的变压器中;风电:低 压电器主要用于风电变流器中,多使用框架断路器和大型接触器。预计2025年风电、光伏装机量预计为10.95亿千瓦 , 2020-2025年CAGR为15.62%;2030年风电、光伏装机量预计为18.25亿千瓦,2020-2030年CAGR为13.16%;2060年风 电、光伏装机量为63亿千瓦,2020-2060年CAGR为6.38%。风、光等新能源占比快速提升,将带动低压电器需求高涨。

 

 

配电侧:智能化趋势提升对低压电器需求

 

 

低压电器为配网侧刚需产品。配电电器主要包括塑壳断路器、万能式断路器、漏电断路器、刀开关和电容器,用于电路 的接通、分断和承载额定电流,其发生故障会导致多条小型分路的断电,对配网侧的稳定运行起关键作用。

 

 

配电侧低压电器需求提升,优质龙头有望受益。“十四五”期间,电网投资重点向配网侧倾斜、配电智能化两大趋势将 会加速低压电器行业的数字化转型,推动智能化低压电器产品的需求上升,有利于在智能配电产品有较强技术积累的龙 头企业。目前,国内智能化低压电器仍处于大规模应用的初期,施耐德、良信、正泰等均在智能低压电器解决方案上有 所布局,低压电器龙头企业有望受益于配网侧投资规模增长及智能化、数字化发展趋势。

 

 

主线五:综合能源服务需求提升,重视度显著凸显

 

 

目前综合能源服务尚未有明确定 义,一般来说,综合能源服务包 含两层含义:一是综合能源,涵 盖多种能源,包括电力、燃气和 冷热等;二是综合服务,包括工 程服务、投资服务和运营服务。 目前全社会综合能源服务对象可 分为三大类:1)能源终端用 户;2)能源输配、储存、购销 企业;3)能源生产、加工转换 企业。这三类服务对象分别有不 同的综合能源服务需求。

 

 

国网呈现强示范作用,综合能源服务重视度显著提升。国网计划将综合能源服务地位提升至国网第二主业,计划到2025年、 2030年综合能源服务业务实现800亿元、3000亿元营收,2020-2030年CAGR超30%。国网对综合能源服务的重视度显著提 升对行业形成较强示范作用,综合能源服务在新型电力系统中的重要性在不断凸显。

 

 

综合能源服务市场需求将不断扩大。根据中电联数据,2020-2025年综合能源服务市场规模将达到0.8-1.2万亿元,2035年 市场规模将达到1.3-1.8万亿元。

 

 

主线六:APF、SVG为谐波去化、无功补偿的重要途径

 

 

无功补偿主要通过无功发生器(SVG)实现

 

 

无功补偿设备的作用在于就地提供用电设备所消耗的无功功率,减少通过电网线路输送无功功率的需求 ,达到降低电网线路 电压损失和能源损耗的目的。无功补偿装置包括静止无功补偿器(SVC)和静止无功发生器 (SVG);SVG通 过调节桥式电路交流侧输出电压的相位及幅值或者控制交流侧电流,实现发出或吸收无功功率,具备体积小、调节速度快、 运行范围宽等优点,各项性能指标表现更为优越,为无功补偿主要设备(一般按电站装机容量的10%-20%配无功装置)。(报告来源:未来智库)

 

 

04. 重点企业分析

 

 

宏发股份:全球继电器龙头,高压直流继电器业务有望高速增长

 

 

公司是全球继电器龙头,传统领域维持较好增长态势。公司通用继电器业务的主要下游为家电、医疗、安防等行业,并在光 伏、储能、充电桩、5G等高景气新领域开始有序交货,通用继电器有望保持稳定增长。2022年进入新一轮智能电表换表周 期,更新需求约7亿只,叠加其他智能终端改造需求,电力继电器下游需求高涨。收购海拉后,通过渠道整合和产品导入, 公司汽车继电器成功供货合资、外资优质客户,在全球的竞争力不断提升,扩产、业务增长均维持较高增速。

 

 

新能源汽车平台高压化,公司高压直流继电器产品有望高速增长。目前行业新能源汽车渗透空间仍很大,平台高压化已成为 未来趋势。公司高压直流继电器与海外竞争对手处于同一起跑线,并凭借高性价比产品市占率位列全球第二。21Q1-Q3公 司高压直流继电器营收同比增长155%,客户不断突破,产品供应由两主继电器逐步扩展至两主+两辅,单车产品价值量不断 提升,随着现有优质客户上量+新客户持续突破,公司业务未来有望进入高速增长通道。

 

 

正泰电器:低压电器龙头,户用光伏业务高增长

 

 

公司是国内低压电器龙头,受益于新型电力系统需求增长。公司渠道优势明显,在工业OEM、电网、个人用户等市场市占率 第一,并大力拓展直销、海外市场。直销方面,针对行业龙头客户个性化、粘性高等特点,公司在电力设备、通信等领域积 极绑定龙头,2021H1直销收入同比高增70%;海外方面,公司是国内唯一能够进入全球低压电器市场排名的企业,全球区 域物流仓库与本土化销售网络建设加速,已成功中标西班牙、沙特等多国订单,海外业务加速扩张。此外,通用型产品具有 批量生产的特点,公司产品技术领先,议价能力强,可通过提价传导成本端压力,毛利率有望保持高位。

 

 

分布式光伏迎政策利好,公司户用光伏龙头地位稳固。2021年6月,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推进整县光伏的相关通知,户用光 伏装机有望迎来爆发。公司是国内最早从事户用光伏的企业之一,兼具渠道和资源开发优势,经销渠道覆盖全国主要省份。 同时,此业务已逐步转为向国企、央企打包出售电站资产模式,现金流大幅改善,未来有望充分受益于户用光伏高增长。

 

 

良信股份:增长动能切换,一体化提质增利

 

 

公司多下游贡献增量,市场份额有望稳步提升。公司低压电器产品主要定位于中高端市场,已与地产、通信、新能源等多行 业的龙头达成稳定合作:地产领域,公司客户主要集中在TOP10,TOP 20-50新客户也在不断开拓,市场份额持续提升,业 务有望实现稳健增长。通信领域,公司与华为、三大运营商合作良好,IDC低压电器供应商多为外资,公司有望凭借性价比 和客户优势抢占外资份额,业务保持较快增长。新能源领域,公司已具备光伏、风电行业整体解决方案,绑定行业大客户, 品牌认可度高,正加速国产替代;直流继电器、充电桩等产品也在大力开拓客户,未来有望贡献增量。

 

 

海盐基地投产在即,一体化布局提质增利。公司此前在生产前期导入零部件供应商,采购其加工后的基础件进行生产,为进 一步降低成本,公司2019年投资建设海盐基地用以自制零部件。目前海盐智能化工厂一期已完成主体施工,二期及电镀、焊 接、电子车间的建设也在顺利进行中。海盐工厂将极大提升公司智能制造水平及产品高效交付能力,助力实现高效降本。

 

 

报告节选:

 

 

 

 高比例新能源接入+高电气化率为达成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

 

 

供给侧可再生能源占比提升、需求侧电气化加速是双碳目标实现的最主要途径。能源消费侧占二氧化碳排放比例超90%,为 碳减排最主要的构成部分,加快推进能源供给侧低碳化、加大清洁能源接入可有效减少碳排放;同时,能够替代含碳能源的 非碳能源绝大部分不能直接供工业、建筑等产业使用,需要通过电力形式间接提供,能源需求侧的电气化程度也亟需提升。新型电力系统改造本质是双碳下加快对高比例可再生能源、高比例电力电子设备接入的适应,同时需要加大数字化、智能化 投入,以提高电网运行效率。

 

 

高比例新能源接入:风电、光伏将取代煤炭,在能源供应中占据绝对主导地位

 

 

2025年,我国电源总装机达到29.5亿千瓦,其中,清洁能源装机17亿千瓦、占比57.5%;清洁能源发电量3.9万亿千瓦时、 占比41.9%;煤电达到峰值11亿千瓦;风、光装机分别达到5.4亿、5.6亿千瓦。 2025-2030年新增电力需求全部由清洁能源满足。2030年,我国电源总装机38亿千瓦,其中:清洁能源装机25.7亿千瓦、 占比67.5%;清洁能源发电量5.8万亿千瓦时、占比52.5%;煤电装机10.5亿千瓦;风、光装机分别为8亿、10.25亿千瓦。

 

 

02. 新型电力系统主要挑战

 

 

挑战一:清洁能源与负荷中心呈逆向分布

 

 

我国用电大省集中在华北、华东、华中等地区,而风、光等新能源分布远离负荷中心,清洁能源和负荷中心呈现逆向分布的 特点,此前部分项目曾由于输出通道配套滞后,就地消纳能力有限而造成弃电。

 

 

挑战二:风光等新能源的发电波动性大幅提升

 

 

风、光等新能源的发电模式高度依赖于发电环境,不同时间尺度下的新能源出力具备不稳定性,能量利用效率低,且易对电 网稳定性造成冲击。此外,充电桩等多种可调节负荷大量接入也将提升电网波动性。 风、光具有“极热无风”、“晚峰无光”的反调峰特性,将给电网带来15%-30%的反调峰压力。在极热极寒无风、连续阴 雨等特殊天气下,“鸭子曲线”表明,为维持电力系统稳定、保障电能供应质量,新能源并网规模扩大对常规能源迅速进行 调峰、调频的要求更高。

 

 

挑战三:电力电子器件大规模使用

 

 

新型电力系统中,可再生能源并网发电、交流-直流电网的功率传输与柔性互联、配用电侧交直流变换及功率双向流动、以 及电网稳定性所需的储能、谐波去化、无功补偿等装置都要借助电力电子装置来实现。 电力电子设备大量接入将大幅改变电力系统内部电气特征,电力电子装置运行过程中产生的谐波、无功功率等对电能质量、 功率因数、电网稳定性造成不利影响。(报告来源:未来智库)

 

 

挑战四:多要素协同互动,现有调度系统难以满足需求

 

 

大规模分布式电源及充电桩等多样性负荷接入,电网的源/荷侧界限模糊,将极大提升配电网系统复杂程度,传统配电网面 临着发电侧和用电侧预测难度加大、短路电流增大、能效水平降低、潮流控制和电能质量控制难度增加等诸多挑战。

 

 

现有调度系统相较于新型电力系统而言,机制较为僵化。新型电力系统下,要求配电网逐步向供需互动 (分布式电源高度渗 透、功率双向流动的配电网络)的有源网络、供需互动的主动配电网升级,配电网需通过对各环节信息流的采集、传输,合 理、灵活地发挥调节能力,基于通信网络、馈线终端单元和后台计算机网络等对电能进行高效分配。

 

 

03. 新型电力系统投资主线

 

 

主线一:资源禀赋约束下,特高压是最优解

 

 

我国能源资源禀赋与负荷中心呈现典型 的逆向分布特征、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对 电网结构和调节能力的需求,客观上对 特高压建设提出了要求。完善特高压建 设能够: 加大跨区输送清洁能源力度,保障清洁 能源及时同步并网; 实现多能互补,提高能源可靠性水平; 支持分布式电源和微电网发展,加快电 网向能源互联网升级; 增加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,对产业链带 动力极强。

 

 

“十四五”国网特高压投资超预期。“十三五” 期间国网特高压投资约2700亿元,“十四五”期 间国网规划建设特高压工程“24交14直”,总投 资3800亿元,较“十三五”期间大幅增长。2022 年,国网计划开工“10交3直”,规划翻番,交直 流特高压建设规模均超市场预期。

 

 

特高压产业链上下游有望高度受益。特高压作为 电网新基建重点环节,建设投资规模庞大,逆周 期拉动投资的效果明显,其涉及的产业链环节众 多,除高压电气开关设备、换流阀、线缆、变压 设备等硬件需求将显著扩容外,依托物联网技术 高速发展的智能化终端、智能芯片等需求也有望 显著提升。

 

 

特高压交流

 

 

特高压交流的关键设备是变压器、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电器(GIS)。特高压交流输电涉及到的关键设备有交流变压器、 GIS、电抗器、继电保护装置等。从特高压交流工程历年招标的情况来看,交流变压器投资金额约占比12%、GIS(气体绝缘 金属封闭开关设备)约占比15%。

 

 

特高压直流

 

 

特高压直流的关键设备为换流变、换流阀及其控保系统。特高压直流输电涉及的电气装备有换流变压器、换流阀及其控制保 护系统、平波电抗器、直流滤波器、直流场开关设备、直流测量设备、直流避雷器、直流穿墙套

 

 

主线二:高电气化率约束,配电网优化可解决用能复杂性

 

 

我国配电网目前较为薄弱,”十四五”规划投资将向配网侧倾斜。传统 电源(火电、水电)等作为主要能源 时,电网投资多集中于坚强主网建 设,电网规模持续扩张、电气化率大 幅提升等对电网的响应处理能力提出 更高的要求,能源电力配置方式将由 “部分感知、单向控制、计划为 主”,转变为“高度感知、双向互 动、智能高效”,但我国配电网目前 在供电能力、电网结构、自动化智能 化水平等方面仍存在较大提升空 间。”十四五”投资规划中配网侧投 资占比明显提升,配网侧投资占比有 望上升至约60%。

 

 

一次设备

 

 

配电网的主要作用为分配电能,一次设备直接参与配网的电能分配功能。配电网是指从输电网或地区发电厂接受电能,通过 配电设施就地分配或按电压逐级分配给各类用户的电力网,由架空线路、电缆、杆塔、配电变压器、隔离开关、开关柜、环 网柜、故障指示无功补偿器及一些附属设施等组成,一次设备可直接参与电能分配,是配网侧存量中占比最大的部分。

 

 

二次设备

 

 

电力二次设备是指对一次设备进行保护、监视、测量、操作控制的辅助设备。配电网中的二次设备主要包含主/子站系统、 通信终端、继电保护、自动化控制装置以及各类检测、检测类设备等,可帮助一次设备实现数据获取、远程运维及控制。配 网智能化需求下,电力二次设备作为核心环节,有望获得更快增长。

 

 

主线三:终端设备智能化潜力巨大

 

 

智能电表

 

 

新一轮换表周期来临,电表芯片行业空间广阔。智能电表属于强制检定类计量器具,检定周期不超过8年,一般换表周期为 7-8年,根据国网的历史招标数据,预计国内2022年将迎来换表高峰,进入智能电表新一轮换表周期。根据产业信息网数 据,目前国网系统接入的终端设备超 5 亿只,产业信息网预计到 2025 年、2030年接入终端设备将分别达10 亿只、20 亿 只,根据单表价值量60元/只测算,仅国家电网智能电表的存量改造+增量需求带动的市场空间超300亿元。

 

 

智能在线监测

 

 

电力智能监测需求市场空间巨大。智能监测设备在电力行业的应用场景包括变电站、换流站、配电站、发电厂变电场所 等,有助于提升电网运行的可靠性并对出现的问题及时做出响应,为电网智能化改造的重要实现手段。从市场规模来看, 仅在变电站单一使用场景下,2020-2025 年中国智能变电站在线监测系统的市场需求量有望达544.44亿元,市场空间巨 大,受新型电力系统需求驱动,行业有望迎来快速增长,龙头企业有望显著受益。

 

 

主线四:低压电器需求有望增长

 

 

发电侧

 

 

光伏、风电占比提升,驱动低压电器需求提升。光伏:低压电器主要用于逆变器、汇流器以及并网前的变压器中;风电:低 压电器主要用于风电变流器中,多使用框架断路器和大型接触器。预计2025年风电、光伏装机量预计为10.95亿千瓦 , 2020-2025年CAGR为15.62%;2030年风电、光伏装机量预计为18.25亿千瓦,2020-2030年CAGR为13.16%;2060年风 电、光伏装机量为63亿千瓦,2020-2060年CAGR为6.38%。风、光等新能源占比快速提升,将带动低压电器需求高涨。

 

 

配电侧:智能化趋势提升对低压电器需求

 

 

低压电器为配网侧刚需产品。配电电器主要包括塑壳断路器、万能式断路器、漏电断路器、刀开关和电容器,用于电路 的接通、分断和承载额定电流,其发生故障会导致多条小型分路的断电,对配网侧的稳定运行起关键作用。

 

 

配电侧低压电器需求提升,优质龙头有望受益。“十四五”期间,电网投资重点向配网侧倾斜、配电智能化两大趋势将 会加速低压电器行业的数字化转型,推动智能化低压电器产品的需求上升,有利于在智能配电产品有较强技术积累的龙 头企业。目前,国内智能化低压电器仍处于大规模应用的初期,施耐德、良信、正泰等均在智能低压电器解决方案上有 所布局,低压电器龙头企业有望受益于配网侧投资规模增长及智能化、数字化发展趋势。

 

 

主线五:综合能源服务需求提升,重视度显著凸显

 

 

目前综合能源服务尚未有明确定 义,一般来说,综合能源服务包 含两层含义:一是综合能源,涵 盖多种能源,包括电力、燃气和 冷热等;二是综合服务,包括工 程服务、投资服务和运营服务。 目前全社会综合能源服务对象可 分为三大类:1)能源终端用 户;2)能源输配、储存、购销 企业;3)能源生产、加工转换 企业。这三类服务对象分别有不 同的综合能源服务需求。

 

 

国网呈现强示范作用,综合能源服务重视度显著提升。国网计划将综合能源服务地位提升至国网第二主业,计划到2025年、 2030年综合能源服务业务实现800亿元、3000亿元营收,2020-2030年CAGR超30%。国网对综合能源服务的重视度显著提 升对行业形成较强示范作用,综合能源服务在新型电力系统中的重要性在不断凸显。

 

 

综合能源服务市场需求将不断扩大。根据中电联数据,2020-2025年综合能源服务市场规模将达到0.8-1.2万亿元,2035年 市场规模将达到1.3-1.8万亿元。

 

 

主线六:APF、SVG为谐波去化、无功补偿的重要途径

 

 

无功补偿主要通过无功发生器(SVG)实现

 

 

无功补偿设备的作用在于就地提供用电设备所消耗的无功功率,减少通过电网线路输送无功功率的需求 ,达到降低电网线路 电压损失和能源损耗的目的。无功补偿装置包括静止无功补偿器(SVC)和静止无功发生器 (SVG);SVG通 过调节桥式电路交流侧输出电压的相位及幅值或者控制交流侧电流,实现发出或吸收无功功率,具备体积小、调节速度快、 运行范围宽等优点,各项性能指标表现更为优越,为无功补偿主要设备(一般按电站装机容量的10%-20%配无功装置)。(报告来源:未来智库)

 

 

04. 重点企业分析

 

 

宏发股份:全球继电器龙头,高压直流继电器业务有望高速增长

 

 

公司是全球继电器龙头,传统领域维持较好增长态势。公司通用继电器业务的主要下游为家电、医疗、安防等行业,并在光 伏、储能、充电桩、5G等高景气新领域开始有序交货,通用继电器有望保持稳定增长。2022年进入新一轮智能电表换表周 期,更新需求约7亿只,叠加其他智能终端改造需求,电力继电器下游需求高涨。收购海拉后,通过渠道整合和产品导入, 公司汽车继电器成功供货合资、外资优质客户,在全球的竞争力不断提升,扩产、业务增长均维持较高增速。

 

 

新能源汽车平台高压化,公司高压直流继电器产品有望高速增长。目前行业新能源汽车渗透空间仍很大,平台高压化已成为 未来趋势。公司高压直流继电器与海外竞争对手处于同一起跑线,并凭借高性价比产品市占率位列全球第二。21Q1-Q3公 司高压直流继电器营收同比增长155%,客户不断突破,产品供应由两主继电器逐步扩展至两主+两辅,单车产品价值量不断 提升,随着现有优质客户上量+新客户持续突破,公司业务未来有望进入高速增长通道。

 

 

正泰电器:低压电器龙头,户用光伏业务高增长

 

 

公司是国内低压电器龙头,受益于新型电力系统需求增长。公司渠道优势明显,在工业OEM、电网、个人用户等市场市占率 第一,并大力拓展直销、海外市场。直销方面,针对行业龙头客户个性化、粘性高等特点,公司在电力设备、通信等领域积 极绑定龙头,2021H1直销收入同比高增70%;海外方面,公司是国内唯一能够进入全球低压电器市场排名的企业,全球区 域物流仓库与本土化销售网络建设加速,已成功中标西班牙、沙特等多国订单,海外业务加速扩张。此外,通用型产品具有 批量生产的特点,公司产品技术领先,议价能力强,可通过提价传导成本端压力,毛利率有望保持高位。

 

 

分布式光伏迎政策利好,公司户用光伏龙头地位稳固。2021年6月,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推进整县光伏的相关通知,户用光 伏装机有望迎来爆发。公司是国内最早从事户用光伏的企业之一,兼具渠道和资源开发优势,经销渠道覆盖全国主要省份。 同时,此业务已逐步转为向国企、央企打包出售电站资产模式,现金流大幅改善,未来有望充分受益于户用光伏高增长。

 

 

良信股份:增长动能切换,一体化提质增利

 

 

公司多下游贡献增量,市场份额有望稳步提升。公司低压电器产品主要定位于中高端市场,已与地产、通信、新能源等多行 业的龙头达成稳定合作:地产领域,公司客户主要集中在TOP10,TOP 20-50新客户也在不断开拓,市场份额持续提升,业 务有望实现稳健增长。通信领域,公司与华为、三大运营商合作良好,IDC低压电器供应商多为外资,公司有望凭借性价比 和客户优势抢占外资份额,业务保持较快增长。新能源领域,公司已具备光伏、风电行业整体解决方案,绑定行业大客户, 品牌认可度高,正加速国产替代;直流继电器、充电桩等产品也在大力开拓客户,未来有望贡献增量。

 

 

海盐基地投产在即,一体化布局提质增利。公司此前在生产前期导入零部件供应商,采购其加工后的基础件进行生产,为进 一步降低成本,公司2019年投资建设海盐基地用以自制零部件。目前海盐智能化工厂一期已完成主体施工,二期及电镀、焊 接、电子车间的建设也在顺利进行中。海盐工厂将极大提升公司智能制造水平及产品高效交付能力,助力实现高效降本。

 

 

报告节选: